Saturday, June 23, 2012
【行政長官答問會】曾蔭權
【影片名稱】:行政長官答問會
【類型】:時事
【國家/地區】:香港
【出席】:曾蔭權 [現場直播]
【語言】:粵語
【字幕】:繁體中文
【片長】:97分鐘
〖簡介〗
六月十四日行政長官曾蔭權下午在立法會出席行政長官答問會。任內最後一場。
【行政長官答問會】曾蔭權 Part 1
【行政長官答問會】曾蔭權 Part 2
【行政長官答問會】曾蔭權 Part 3
Tuesday, June 19, 2012
【生命足跡 第二集】BBC 無綫電視翡翠台 (粵語配音)
【影片名稱】:First Life
【中文譯名】:生命足跡
【類型】:紀錄片/自然
【國家/地區】:英國
【語言】:粵語配音
【字幕】:繁體中文
【片長】:47分鐘
〖劇情簡介〗
大衛愛登堡爵士在加拿大落磯山脈的化石中,找到一些前所未見的動物品種,從中有生命之源的線索。其後,大衞遊訪北非、澳大利亞熱帶雨林區及蘇格蘭的東岸,發現不少史前動物會隨着土地和空氣轉變而進化。 節目內利用了尖端科學技術和逼真的視覺效果,重組各式各樣生物的原貌,把這些遠古時代的生物重現鏡頭前,讓觀眾一睹真貌。
【生命足跡 第二集】BBC 無綫電視翡翠台 (粵語配音) Part 1
【生命足跡 第二集】BBC 無綫電視翡翠台 (粵語配音) Part 2
【生命足跡 第一集】BBC 無綫電視翡翠台 (粵語配音)
【影片名稱】:First Life
【中文譯名】:生命足跡
【類型】:紀錄片/自然
【國家/地區】:英國
【語言】:粵語配音
【字幕】:繁體中文
【片長】:47分鐘
〖劇情簡介〗
大衛愛登堡爵士在加拿大落磯山脈的化石中,找到一些前所未見的動物品種,從中有生命之源的線索。其後,大衞遊訪北非、澳大利亞熱帶雨林區及蘇格蘭的東岸,發現不少史前動物會隨着土地和空氣轉變而進化。 節目內利用了尖端科學技術和逼真的視覺效果,重組各式各樣生物的原貌,把這些遠古時代的生物重現鏡頭前,讓觀眾一睹真貌。
【生命足跡 第一集】BBC 無綫電視翡翠台 (粵語配音) Part 1
【生命足跡 第一集】BBC 無綫電視翡翠台 (粵語配音) Part 2
Sunday, June 17, 2012
【沉沒的國度 第五集】香港電台
【影片名稱】:香港 - 物種消失
【類型】:時事/資訊
【國家/地區】:香港
【語言】:粵語
【字幕】:繁體中文
【片長】:23分鐘
〖劇情簡介〗
根據廣東省科學院在2003年發表的研究報告,廣東省沿岸的海平面到2030年可能會上升30厘米,沿岸部份地區以及島嶼將被潮水淹沒。香港科技大學大氣研究中心劉啟漢教授認為全球暖化所帶來的危機,不單單是海水上升,而是海水上升令風暴潮更加強勁。根據他的預測,若風暴潮漲到4米的時候,差不多整個廣州都會被淹沒。劉啟漢教授提醒我們﹕「香港的經濟脫離不了珠三角,若珠三角水浸,香港的食水和食物來源都一定受到影響。」
雖然香港地勢高而不致於被海水淹沒,但是部份物種正遭受滅絕的威脅。紅楠是香港數量不多的高山樹木品種,可是在全球暖化之下,香港高地上發現一些典型的低地植物,它們可以在短時間內覆蓋紅楠,影響紅楠的生長。又例如只存活在大帽山上的棘胸蛙,牠們的繁殖需要貼近水源,在水中產卵。全球暖化帶來不穩定天氣,譬如突然的暴雨會把蛙卵沖走,或者持續乾旱會令棘胸蛙無法水中產卵,大大影響牠們的生存空間。
另外,香港品種的生蠔也有機會永遠在我們的餐桌上消失。人類排放到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大概有三分之一會被海洋吸收。當海水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酸鹼度就會下降,海水出現酸化,而海水酸化則阻礙海洋生物骨骼和貝殼的生長。香港大學海洋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Dr. Rajan 正做相關的研究,發現香港的生蠔幼蟲會因為海水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而死亡。
不少生態學家都估計,全球暖化將會在今個世紀末引致大量生物滅絕。如果這些推論正確的話,那麼地球的食物鏈將會受到重創,變成一場無可挽救的浩刼。
全球暖化為海洋生態帶來重大衝擊。
珊瑚記綠著幾百年來海水溫度的變化。
珊瑚為三分之一的海洋生物提供食物與居所。
海水溫度上升,會令珊瑚白化。
外來生蠔品種正入侵本地品種的生存領域。
【沉沒的國度 第四集】香港電台
【影片名稱】:荷蘭 - 末世漂浮屋
【類型】:時事/資訊
【國家/地區】:香港
【語言】:粵語
【字幕】:繁體中文
【片長】:23分鐘
〖劇情簡介〗
荷蘭在荷文叫「Netherlands」,Nether就是低地的意思。在荷蘭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水災,造成最大傷亡的一次是在1953年1月31日晚上至翌日發生的。當晚剛好是天文大潮,而北海上空又出現強勁的風暴,強風把高漲的海水推到荷蘭海岸,勢不可擋。由於經歷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破壞,荷蘭大部份堤壩已失修,結果風暴潮釀成特大洪災,七萬人無家可歸,超過一千八百人死亡。洪水不單令荷蘭人活在恐懼之中,亦啟發了他們龐大的治水工程。1958年,荷蘭政府展開了世界知名的水利工程 - 「三角洲工程」,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觀」。
有學者估計,到這個世紀中,荷蘭大部份土地的水位將會上升四十釐米,再加上暴雨頻繁,萊茵河水流量將增加至每秒一萬六千噸。面對未來更大的水威脅,「三角洲工程」能否抵擋得了?除了鞏固現有的防洪設施之外,荷蘭政府決定一改以往只顧興建堤壩的策略,還推行一連串與水共融的政策,最矚目就是興建漂浮屋。
漂浮屋可以停在河邊或湖邊,隨水位高低而上升或下降,無懼河水氾濫的威脅,而且穩定、寬敞、舒適。設計師Koan更打算提升漂浮屋的概念至漂浮大廈、漂浮島、漂浮城市。
面對全球暖化,漂浮屋會否成為低窪沿海地區的未來避難所?
三角洲工程規模龐大,總開支高達五十億歐元。
荷蘭水道縱橫,水位上升對他們是極大的威脅。
船屋的生活能讓人脫離日常社會的束縛,恍如居於天地之間。
漂浮屋隨水位升降,達到與水共融。
漂浮屋或許成為人類面對海平面上升的避難所。
【沉沒的國度 第三集】香港電台
【影片名稱】:馬爾代夫SOS
【類型】:時事/資訊
【國家/地區】:香港
【語言】:粵語
【字幕】:繁體中文
【片長】:23分鐘
〖劇情簡介〗
碧藍的海水、潔白的沙灘、豪華的酒店、繽紛的水底世界,使馬爾代夫成為渡假天堂。可惜,這個忘憂島有機會在下世紀末消失在地平線上。
目前,海水侵蝕令馬爾代夫的地下水出現鹽化,結果當地要陸續興建費用高昂的海水化淡設施。整個化淡過程以至最後使用到的水樽,都消耗了大量能源。作為一個受到全球碳排放大量增加而受害的島國,馬爾代夫正陷入荒謬的困境。
另外,全球暖化帶來當地另一個困境就是漁獲減少,有經常到訪的潛水客也發現海底裏所見的魚一年比一年少。一直以來,捕魚業及旅遊業是馬爾代夫的經濟支柱,若情況不斷惡化,會嚴重影響當地人生計。
面對種種衝擊,馬爾代夫政府準備了一連串的應對措施,包括成立專門基金儲備,在必要時可以向別國購買土地。不過,買地複製馬爾代夫,真係談何容易﹗所以,現時節衷的解決方法就是興建人工島,以及推行一系列減排方案,希望馬爾代夫可以成為首個碳中和的國家,為發達國家作出示範。
馬爾代夫前總統納希德認真地向香港人說﹕「今天在馬爾代夫發生的問題,明天也有可能在香港及中國出現。今天不去拯救馬爾代夫,明天你也許無法拯救自己。」
馬爾代夫是由珊瑚礁所組成,包含26個環礁、1190個珊瑚島。
經常到馬爾化夫潛水的遊客察覺到魚群竟逐年減少。
馬爾代夫是全球十大潛水勝地之一,可惜美麗的海底世界也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
捕漁業是馬爾代夫的兩大經濟支柱之一。
由於地下水無法飲用,馬爾代夫居民購買樽裝水作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