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22, 2012

【香港演義2 第四集】許亦妮 陳智燊

短短百多年間,香港由一個寂寂無名的小漁港,搖身一變成為舉世知名的國際大都會。今日的國際金融中心,在五六十年代,工業仍處於起步階段,這邊廂,車衣、穿膠花、膠公仔等「外發工」為普羅市民帶來外快收入;那邊廂,傳統的補鞋、瓷廠等手作行業,仍有生存空間,各式小工業百花齊放!這些昔日港人賴以為生的手藝及古老行業,見證著香港的成長,卻不敵於時代洪流的衝擊,已日漸式微。當中還有多少至今仍能屹立不倒?主持陳智燊和許亦妮將會走遍港、九、新界,穿梭大街小巷,訪尋這些行將湮沒的行業現況。

今日的香港被譽為「購物天堂」,大型商場林立,在連鎖店舖主導下,昔日流行的「前舖後居」經營模式已成過去,陪伴香港人成長的傳統老店亦逐漸消失。全新一輯的《香港演義》會繼續為大家四出搜尋香港碩果僅存的傳統老店和古老行業,發掘當中一個又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動人故事。一連十集節目,主持陳智燊和許亦妮將會帶大家走偏全港,訪尋銅器店、彩瓷廠、國貨公司、麵包店等等老字號店舖、廠房、工場,並且與大家重溫一些昔日香港的珍貴老照片、新聞片段等,細細回味一幕又一幕的香港傳奇。

【影片名稱】:香港演義2
【類型】:紀錄片
【國家/地區】:香港
【監製】:張嘉玲
【主持】:許亦妮 陳智燊
【語言】:粵語
【字幕】:繁體中文
【片長】:23分鐘

〖劇情簡介〗
第四集 當西餐遇上豉油
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深受中、西方文化影響,環球美食薈萃,無論中、英、美、法、意、日、韓、泰、越等國美食應有盡有,贏得「美食天堂」的稱譽。近年更流行Fusion菜式,集各家之大成,令口味更加多元化。不過,論到Fusion菜始祖,非中西合璧的「豉油西餐」莫屬。話說百多年前,中國人仍未能接受正統西餐,為了迎合華人食客的口味,不少餐廳運用了豉油結合西餐的烹調方法,煮出「豉油西餐」這中西合璧的另類西餐,結果大受歡迎!今集主持陳智燊和許亦妮會帶大家到訪兩間「港式西餐廳」,品嚐「豉油西餐」這種另類美食,細味當中的人情味。

提到「瑞士雞翼」和「燒乳鴿」,香港人必然會想起已有超過150年歷史的太平館。其創辦人徐老高先生原是西廚,當年他為迎合華人食客口味,嘗試改良西菜,結果大受歡迎,遂於廣州太平沙開舖,聲名愈做愈大,不少達官貴人也是座上客。1937年徐氏第三代因戰禍來到香港落地生根,繼續經營餐廳。究竟當年的「唐人西餐」與傳統西餐有何分別?且聽第五代接班人徐錫安詳細介紹。

徐錫安接手家族生意已經有十八年光景,期間香港爆發禽流感、沙士等疫症,飲食業首當其衝,生意大受打擊,他如何度過難關?隨著時代進步,餐廳由以往用人手「落單」點菜,演變到今日以電腦「落單」,反而令老一輩員工不安,他又有何對策?這間百年老店處處為員工著想,至今仍為他們提供宿舍,皆因徐先生深信人情味是餐廳賴以生存的重要因素。

位於灣仔的樂意餐廳,60年代開業時,客人以美國水兵為主,到後來被本地食客取代,亦見證著整個社區的轉變。老闆楊大程(William)早於60年代入行做西餐,經歷過一日賣三千個漢堡包的盛況。直至1974,他的外籍老闆要離開香港,他便與幾個親兄弟商量頂手。榮升老闆固然值得高興,但各種挑戰亦接踵而來。William接手不久,越戰便告結束,餐廳的生意應聲下滑,他們只好轉攻本地市場,卻遇上不少困難,William當時如何扭轉劣勢?1997年金融風暴爆發,餐廳生意又再一落千丈,然而一味花膠竟令這間西餐廳起死回生!餐廳開業已踏入第38個年頭,楊氏兄弟仍然風雨同路,但退休的一天終會來臨,他們的下一代可會薪火相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