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22, 2012

【香港演義 第3集】王喜 張秀文

香港由昔日南中國海上的小小漁村,發展至今日的國際大都會,除了貿易、金融、地產等等所謂現今香港的經濟命脈,逾百年間,還有多才行業曾在這彈丸之地百花齊放?綻放過光芒?單是造就香港名字由來的香業,至今已幾近絕跡,就連捕魚業也日漸式微,其他以手作為主的傳統行業更加不在話下。在這些老舖、老師傅及舊有生產工具、生產模式尚未成為博物館內的珍藏展品和集體回憶之前,主持王喜先來帶大家走遍全港,探索這些夕陽行業,見識其現時仍散發着的餘暉!

在今日的香港飲食業發展蓬勃,酒樓食肆成行成市,大家見慣的點心蒸籠,昔日均為香港製造,如今該往何處尋?洋髮店、旗袍店、理髮店、鞋店等等,60-70 年代總有一間在你附近的商舖,如今紛紛被歸類為行將湮沒的老店,老師傅一身絕藝傳承無人!俗語所謂「民以食為天」,以往香港家庭飯桌上必備的米飯均為香港地道出產的稻米,今天的香港還有沒有種稻米的農夫?一連十集節目,主持王喜遊走港、九、新界,訪尋這些買少見少、行將湮沒的行業今日的狀況,還會跟家回顧一些昔日香港的珍貴片段。一個個歷史悠久的古老行業,一段段傳奇故事,交織成為一齣獨一無二的《香港演義》!

第3集 - 香港時尚
今時今日,逛街購物是極其普通的消閒活動,興之所至,隨便走進一間商場就可以「血拼」一場,不需預先計劃;然而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行街購物卻非同小可,更要大費周章,耐性策劃。先要等待公司頒發年終獎金,「水頭充足」後,還要等待度身訂造衣、褲、鞋的師傅「起貨」,隨時等上半個月至一個月!到底當年香港的時尚潮流是怎樣的?王喜和張秀文為大家從頭到腳追尋現已「買少見少」的傳統上海「飛髮舖」、裁縫店、洋服店及舊式鞋店,為大家重現五、六十年代「時尚達人」模樣!

四十年代末,新中國成立前後,大批上海理髮師傅南來香港,令上海式理髮店如雨後春筍越開越多,先進而舒適的設施、親切的招待,令客人賓至如歸!別看店內裝潢簡單,除了理髮師傅的一雙巧手,店內的理髮椅、女士們用的蜂巢式烘乾機等,原來都是當年由日本及美國訂購的高級「來路貨」,在當年來說,價值不菲!王喜和秀文分別走訪旺角和北角兩間為男女賓服務的傳統上海理髮店,了解一下行業今昔發展。

搞好髮型,自然要裝身,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旗袍猶如女士的便服,而男士的衣櫃也少不了一套「看門口」的西裝。阿喜和秀文分別在上環和荃灣,找到一 間專為女士縫製旗袍的老式時裝店,及一間訂造西裝的洋服店;而兩位心靈手巧的師傅和一位年青有為的旗袍收藏家,從衣料、旗袍西裝款式的轉變,細訴香港近三十年的經濟發展。六十年代來港闖天下的「華哥」岳華,亦會跟大家分享訂造第一套「老西」的故事。

俗語所謂「觀音頭掃把腳」形容人雖有光鮮衣著,卻偏偏忽略了足下一雙得體的鞋子。秀文親往荃灣一間保留了傳統玻璃大飾櫃的舊式鞋店,追訪第二代傳人及老伙記,聽他們細說1963年開業以來見證過的本土製鞋業興衰及時尚潮流轉變,一同回味舊日的香江歲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